开启左侧

木卡工作室--有栖 杭州125㎡住宅

[复制链接]
458 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理性梳理空间秩序,重构赋予浪漫诗意,

质朴静谧、稳定秩序融于一室。

从空间美学视角出发转译城市气质,

仪式感生活痕迹填充设计留白,

居住者与空间彼此独立,又共建共生。



有栖
d1.jpg



d2.jpg



打破传统,以结构重组空间秩序


家是缩小化的城市,城市是无限延展的家。一对在欧洲深造多年的夫妇,归国后来到杭州,他们理想中的家希望保留足够的空间感与“慢”氛围,合于杭州生活的闲适节奏,同时也能凝练地表达出这座城市的美学内核。



d3.jpg


d4.jpg


合适的房子并不好找,最终选定的房子虽然交通便捷,位于建筑高层,拥有绝佳的日照时间与窗外美景,可4米的原始层高,无法拆除的阳台柱子,还有一字型的建筑内构,着实为设计团队提高了很大难度。



d5.jpg

d6.jpg
有栖分析图



经过与业主的深入交流,尤其是对他们过往经历与生活态度的了解后。设计团队重新梳理了线面体和空间营造本身的关系,规避原始限制条件,以“微拱形的窗洞结构”开启了这个私宅项目的造型线索。


d7.jpg


d8.jpg


他们将结构柱子与顶面柔化,将设备、管线、梁体、墙垛等隐藏其中,也弱化了原始狭长空间的枯燥。同时也消解了传统的起居、餐厨与卧室的关系,用大量留白予以空间和人,阳光与空气。

d9.jpg

有栖平面图



d10.jpg
有栖爆炸图

相依相处多年的空间主人,比起物质享受,更注重精神体验的境界。他们理想中的家,没有太多的细枝末节,而是期待以一种更开阔简单的空间感,容纳下自由的精神。整个空间的灯光,则是无极调光科技,让夜间明暗也根据居住者的心情随意调整。

d11.jpg


d12.jpg


d13.jpg


d14.jpg

“敞阔”是公共空间的第一印象,整个空间的色彩均以柚木色和米白为主,而温润的柚木与粗粝的磨石,衬托出空间的静谧感。

d15.jpg

在这个被拉通的动线上,所有对外的功能都被安排在其中:玄关被模糊处理,北侧是餐厨区域,一张柚木色的长桌既承载着用餐功能。当然,它更像是一个隔断,将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不动声色地阻挡在此。

d16.jpg

南侧则更有一种山野高人的雅致风情,除了闲暇时能放空的小榻茶室,靠近落地窗的位置,被打造成一个以阅读工作功能为主的公共客厅。一张大阅读桌沿着立柱铺陈开来,折纸灯垂下,笼括一方天地,阳光与灯光更迭交替,两位主人静默地相处、阅读……

d17.jpg

东方之美,双开木门致敬生活仪式空间内视线延展之处,均有柚木的包裹,穿插在留白之间。立柱与顶部空间做了体与面的穿插建构处理,看上去很有东方榫卯结构的韵味。而每一根柚木上增加弧形和凹槽细节,显得灵动又生趣,而这个元素贯穿了整个大型公共空间,并且延伸至大阅读桌和桌腿上,使得整体浑然天成。

d18.jpg

d19.jpg

与常规私宅不同的是,这间公寓的挑高结构在起居氛围里略显不合,于是,设计师压低使用界面与设置阁楼,增加公共区域的视觉层次与互动性,形成一高一低两个部分,低区对应私密空间,而高区则对应公共空间。

南侧的主卧是整体设计的最大亮点,因与带状公共空间平行,设计师采用东方文化中的双开木门,以“推门步入”的仪式感,为进入起居室营造出另一番情趣。

d20.jpg

d21.jpg

地面以米白色木地板与客厅的瓷砖无缝衔接,但巧妙分隔出两个不同的空间。刻意被设计的弧形白墙配合着大窗采光,使得空间虽小却极具设计感,同时与柚木大门和背景墙的重色达成微妙的平衡。

d22.jpg

居住哲学,人与空间的共建生长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曾用“一座建筑物在揭幕那天的样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建成三十年之后的样子。”一言,来强调居住体验对于评价建筑作品的重要性。而作为住宅空间,主人家的生活方式,更是房屋最好的设计与呈现。

d23.jpg

在本案的设计中,团队也通过空间留白的方式为主人家未来的生活预留了许多想象空间,留待二位深谙居住哲学的生活家来共建。

d24.jpg

d25.gif

d26.jpg

d27.jpg

d28.jpg

卧室内极简的双人床、小巧的黑色T型床头柜,屋内家具极少,但精心布置的绿植,却不经意间点缀出主人丰盈的精神世界。

d29.jpg

主卫被隐藏在一扇与墙体同色的推拉门后,黑色石台双面盆,让两人洗漱互不打扰。同样做弧形处理的镜面足够宽大,天气晴好时,倒映出飘窗的反光,更加强了空间的灵动氛围。

d30.jpg

d31.jpg

d32.jpg

天气晴好之时,屋主夫妻二人坐在书桌前,或看书,或工作,身上披散着被百叶窗筛选过的暖阳,时而细语几声,霎时柔软了身心与岁月,也作为氛围补充,填满了这个质朴静谧的空间。

对于居住者而言,生活在这栋看似未完成的房子中,也沉浸在了一种不断生长的空间气质里。“未完成的状态和我们当前的生活很相似,而未来的生活点滴会让它被逐渐填满,这个家才更贴合我们的心。”屋主如是形容。

d33.jpg



项目名称:有栖
项目地址:杭州市西湖区
建筑面积:125㎡
设计方:MUKA ARCHITECTS木卡工作室
项目设计时间:2021
项目完成时间:2022
主创及设计团队:张英琦、张维宇、杨晔科、徐帆杨昊
施工方:上海木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d34.jpg

张英琦LincZhang

建筑师,室内设计师



张英琦从事设计行业10年余,从早期的建筑设计经历中逐步接触到居住空间的设计,并逐步转变自己的职业方向,持续在室内、家具、人居环境设计等更小维度的领域中丰富其设计理论与实践经验。


Muka Architects木卡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创始人张英琦与团队,利用专业优势和对人居空间的理解,专注于小型建筑的改造、商业室内空间创意以及家具空间的品质提升。善于将建筑学与园林理念巧妙地融入室内空间设计,通过建造过程中的逻辑与克制,诠释空间整体的感知与诗性。





木卡工作室更多作品:

https://www.wonadea.com/misc.php?mod=tag&id=13553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图文热点

更多

社区学堂

更多

客服中心

400-800-8888 周一至周日 8:30-20:30 仅收市话费

关注我们

  • 手机客户端
  • 关注官方微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