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城市设计陈连武丨旷野之光 台北495㎡住宅

[复制链接]
635 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w1.jpg

本案受圣经中的一段经文启发,以旷野中的光为主轴发想,空间选用原始、朴实、不过度雕琢的材质作为背景环境,再以虚实交错的光氛围,打造一处“身处城市,心居旷野”的居家场域。

w2.jpg

w3.jpg

《客厅作品》

我的野性被我的挚爱 Juliet 给平抚。她用她的离开把我的黑暗带走, 我用我的画将她所处的黑洞点亮,我爱她。—— 罗迪尼.狄克森

狄克森的妻子因忧郁症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艺术家因此半年无法拾起画笔。但这一天,他拿起最少使用的明亮色系,在妻子过世沉痛打击后,创作出不同以往、带有大量白色的画作;并以刮除油彩的方式取代以往层层厚叠的创作手法,形成他创作风格的第二个转捩点。

「我必须让光进来」- 狄克森说。
无题_黄白 / 120 x 150 cm / 油彩,画板

w4.jpg

w5.jpg

w6.jpg

w7.jpg

使用者为一对夫妻与四个小孩,希望彼此能兼具亲密又各自保有隐私的空间。平面发展出公私动线两向出入口,并利用基地的不同开窗条件,营造出如同白天与夜晚两种相异的光氛围,带出光的流动感与时间性。而光的意象来自两个层面,一是实体的光,从窗外的日光、室内的间接照明与各式灯饰所形成的具象的光;另一个则是虚像的光,在空间中置入以光为主题的艺术品,带出光的精神意象。

w8.jpg



w10.jpg

w11.jpg

w12.jpg

《玄关作品》

德国艺术家Hans Kotter以「光」作为创作主轴,探讨光线、色温、彩度与空间营造的关系。
艺术家透过稜镜,以微距摄影方式拍摄油、水、或树脂,拍摄肉眼看不到的自然光的色彩,将摄影输出拼贴成一长条的大自然光谱色票,后方辅以当代人造光LED媒材, 此件作品是自然光与当代科技人造光结合的作品。
空间的开展从外玄关摆放的一件后数位介面〈Post-Digital Surface )作品开始,踏入大厅即可看到该作品随步行移动而不断变化,在回家的过程中藉由视觉上的惊奇,感受到生活的无穷变化。

w13.jpg

w14.jpg

w15.jpg

接着打开了第一条的公共动线,先是透过倒置于空中的芒草灯束屏障,隐约地看见一处光盒子场域,入口墙上一幅集合天光缩影的色彩符码,如一盏指引回家的光,渐进的转换着它的色温与彩度,两组厚实的沙发群犹如散落在旷野中的巨大岩块,而沉稳又静谧的石皮墙、锈蚀的铁板柜与风化的木材板,共同组构出一幅抽象化的旷野地景。

w16.jpg

w17.jpg

w18.jpg

w19.jpg

空中错落的吊灯,亦如纷飞的芒草般,给沉寂的空间创造了喧嚣的视觉律动。对于建筑既有结构,採用直接裸裎的展现方式来处理,以直接拆模后的清水混凝土柱与防火金属H型钢梁,用另类的手法突显出建筑体本有的原始安定力量。

w20.jpg

w21.jpg

w22.jpg

w23.jpg

w24.jpg

客厅底部悬挂着一件用厚叠与刮除的油彩所创作的亮白画作,阐述着艺术家生命经验中让光走进来的心境转变。此公共区域除了连接客厅,还规划了主卧室和一间多功能室;将多功能室设置在主卧室与客厅之间,不仅可以作为公领域的延伸,也串连了主卧室成为男女主人的专属空间。

w25.jpg

w26.jpg

w27.jpg

w28.jpg

w29.jpg

而另一条专属于家人的私密动线,则连接餐厨与孩房空间,作为一家人主要的生活场域,不同与客厅的日光普照,此处藉灯饰照明营造出夜晚情境,以透光石呈现由内而外发光的量体,用光带出宁静又惬意的氛围;餐厨吧台还转化了大自然的物理现象,用堆叠造型仿造石板的层积纹理,藉更为丰富的色彩与材质,活络生活节奏。此私领域则选用尺度较小的艺术作品呼应空间调性,一幅运用光栅发光技术的复合媒材作品,创造出用餐中的光影互动气氛。

w30.jpg

w31.jpg

w32.jpg

w33.jpg

w34.jpg

虽然这两条动线划分了空间,但两者之间却藉由位于中央的廊道,巧妙的串连在一起,走道中的录像雕塑作品传达了水光的意象,指引出空间的串连与互动。旷野看似沉寂实则喧嚣,在这片开阔的视野中,无处不在的光总会在不经意处给家人们点亮心中那盏永不熄灭的灯!

w35.jpg

《穿廊作品》

艺术家马克此件逆流录像雕塑作品,透过画面中女性在池光中寻找出口,试图挣脱的影像,呈现社会框架的存在,表达跳脱框架、寻找内心自由的重要性。

Gegenstorm | 2021 | 65x107x24cm LCD panel, wood, aluminum

w36.jpg

《门厅作品》

法国艺术家Pascal Dombis 帕斯卡尔・多比斯,艺术家运用电脑程式与运 算法,蒐集大量的数据与资料后,控制部分程式以及不控制部分程式,刻 意让电脑程式產生谬误以及随机性,產生不合逻辑以及无法控制的计算结 果,而这却带来视觉上不可预期的惊喜。此件「 Post-Digital Surface 后数位介面」作品,由艺术家挑选控制4-5个 变因顏色后,让电脑演算程式随机排列而成画面曲线与色彩分布,產生非 人为不可控制的随机图腾。当观者走在作品的前面游走,视觉顏色也接续 变化,反映当代人类面对大量的数据资料的当代社会生活型态;也探讨电 脑网路世界的理性逻辑性,以及对照真实生活的无常变化随机性。
Post-Digital Surface |120x180 cm|2022| Lenticular print on aluminum composite

w37.jpg

w38.jpg

w39.jpg

w40.jpg

《餐厅作品》

德国艺术家Christiane Grimm 克里斯蒂安・格琳,运用光栅片加上底部特殊发光的顏料等复合媒材,创造具有光影互动性的作品,当观者脚步移动时,作品也跟着变化。

Smaragd I | 60x60x10cm | mixed media and acrylic glass

           项目信息‍ABOUT PROJECT‍‍‍‍‍‍‍‍‍‍‍‍‍‍‍‍‍‍‍‍‍‍
项目地址:中国台北
项目面积:495平方米
主创设计:陈连武
参与设计:毛巧萍,翁郁娟,张逸欣,杜品萱
摄影:沉仲达

w41.jpg

陈连武

台北城市设计 设计总监

台北城市设计的设计总监陈连武( Chen,Lien-Wu ),是国内外的各项设计比赛上的常胜军。于1999年成立城市室内设计,服务高标准的顶端客群,因为突出的专业表现,陈连武设计师团队成为国际间少数同时囊括全球四大设计奖(德国IF设计奖、德国red dot红点设计大奖、日本G-mark Good Design Award、美国 IDEA杰出工业设计奖)的知名设计师。提倡‘后风格主义’,主张设计不应该被风格局限,而是去挑战自己的创意并颠覆自己已发展的形式与思维,并客制化呈现每个作品独一无二的概念,透过效率的团队合作,给所有客户最细緻的生活。

本案由城市设计投稿并授权发布!

往期回顾

w42.jpg

HÉZI合恣设计丨宁波YUN酒店

w43.jpg

WJID维几设计丨溧阳 · 涧谷温德姆酒店

w44.jpg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图文热点

更多

社区学堂

更多

客服中心

400-800-8888 周一至周日 8:30-20:30 仅收市话费

关注我们

  • 手机客户端
  • 关注官方微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