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默认建筑设计--福建漳州清水园 历时五年打造1700㎡别墅

[复制链接]
515 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清水园”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也历经了五年时间。房子的主人是一对企业家兄弟,于早年拍地摘下了这块约3亩的住宅用地。基地呈长方形,短边南北方位,北临路南近海,东西两侧相邻地块有些现状建筑。用地与海滩间密植了30米宽的木麻黄市政防风林带,阻隔了场地直接观海的视野,但亦屏蔽了台风的不利影响。





d1.gif



北向整体模型



d2.jpg



接着要解决的是落位关系。场地的出入口在北侧临路,于是设计先将场地一分为二,北侧归给公共休闲部分靠外,南侧划为私密居住区域靠内,两者之间拟造一处共享水院。再将居住部分亦对半切开成两套独立居住单元,切分得来的“负空间”区域,自然形成了两户之间的带状庭园。建筑群的地面部分,除南、北两侧布置二层体量外,均以单层展开,这样的空间尺度更贴合“园子”的主题。



d3.jpg



长镜头般的内部游线,是一条串联空间的时间线索,既模糊了各部分的边界,也让庭院流动了起来。由场地东北角入口处的几踏石阶拾级而上,檐下推门探身而入,游经入口空间、中央水院、带状庭院等一系列收与放的空间序列之后,穿越南侧建筑下的通道到达户外观景平台处,视野完全舒展开来。



d4.jpg



片墙和建筑体量围合而成的过度空间



d5.jpg



豁然开朗的中央水院



d6.jpg



限定空间和引导游线的片墙



d7.jpg



折入居住部分



d8.jpg



居住单元间的带状庭院



d9.jpg



穿越南侧建筑的通道



d10.jpg



尺度和氛围



房子的休闲部分和居住部分功能各异,与之匹配的空间尺度并不相同,进而呈现的内部氛围也存在较大差异。休闲部分以公共活动为主,尺度相对大开大合。而居住部分则趋于紧凑,更显细腻的居家之感。



剖透视图




d11.jpg




首先是休闲部分:



中央水院渲染出了宁静的氛围。围绕水院,规划了对景观要求最高的茶室和大餐厅。饮茶,是闽南人的日常习惯,也是待客之道。茶室坐北朝南、面向水院,临水出挑一台,增加其轻盈之感。茶室背后的内庭院,剥离开了场地北侧的二层建筑体量,也赋予了茶空间通透性。大餐厅因节日家庭聚餐需求,要能容纳两张十人圆桌。其面向水院檐廊一侧可完全打开,背后则与内天井连为一体,空间的流动性和纵深的层次感得以加强。



水院模型



d12.jpg



俯瞰水院



d13.jpg



水院池岸细部



d14.jpg



茶室的挑檐和临水平台



d15.jpg



从茶室眺望水院



d16.jpg



茶室的坡顶、挑檐和临水平台



d17.jpg



晨光中的茶室内景



d18.jpg



茶室背后的内庭院空间



d19.jpg



从楼电梯间眺望内庭院



d20.jpg



大餐厅外的檐廊



d21.jpg



从大餐厅眺望水院



d22.jpg



大餐厅背后的天井



d23.jpg



为适应业主的游泳习惯



d24.jpg



池边休憩区及下沉庭院



d25.jpg



泳池端头的下沉庭院



d26.jpg



廊道与水幕墙



d27.jpg



此外,除却商议室、管家房、厨房后勤等一些附属功能,在休闲部分的北侧二层,布置了若干间客房。房间尺度不大但气氛温馨,朝南可赏园景。客房走廊贴地的长窗拉近了与一层内庭院间的关系。透过连续天窗散落下的光线,赋予了走廊在不同时节的光影变化。



二层贴地长窗与内庭院的关系



d28.jpg



二层楼梯间内的天光



d29.jpg



其次是居住部分:



两个居住单元在场地南侧合为一个完整的建筑体量



d30.jpg



主卧室内景



d31.jpg



起居空间内的沙发区



d32.jpg



庭院边的楼梯



d33.jpg



走廊最北端是两套住宅各自的多功能室,既可作为独立小餐厅,也可作书画、阅读、棋牌之用。它们与对岸的茶室隔水院相望,亦采用坡屋顶形态,有“四水归堂”之意。形态各不相同的次卧室比起主卧相对小些,但引入的庭院和天井让空间延伸至室外。



从水院眺望多功能室



d34.jpg



次卧室与庭院的关系



d35.jpg



次卧室与内嵌天井的关系



d36.jpg



洒入阳光的备用卧室



d37.jpg



使用频率不高的备用卧室则降入地下层,下沉的庭院使其采光和通风并不亚于地面房间。此外,地下层还设置有活动起居厅、影音室、酒廊和洗衣房等居住附属功能。



地下起居厅



d38.jpg



影音室内景



d39.jpg



材料的分寸



“清水园”名字的由来与材料本身多少有些关联。将剪力墙作为结构体系,并采用清水混凝土作为建筑主体材料的原因顺理成章:业主有自己经营多年的混凝土生产企业,对此材料很熟识。墙体的浇筑采用了纹理自然的松木小模板,水平走向的木纹也更适应小尺度空间的横向流动感。在一些需要稍加变化的空间部位,也少量使用了毛竹模板。对于房子的辅材,设计则使用了户外瓷态竹板、黄铜构件、木色门窗及格栅系统等暖色系材料,以平衡与清水混凝土间的冷暖、软硬关系。



顺应游线动向的木纹模板



d40.jpg



竹木、黄铜等暖色系构件为主的建筑辅材



d41.jpg



木色格栅及门窗系统



d42.jpg



对于项目的室内部分,就一组需长居久住的自用空间而言,过多保留清水墙面难免产生“冰凉”之感。于是我们与业主一道商议:采用分区域、有选择地在室内保留混凝土的原始质感。项目的休闲部分,在功能上有点类似“局部小公建”。我们就在像泳池这样的公共活动区域,留存了一定的清水墙不做额外修饰,但通过吊顶的竹木材料去平衡感官上的冷暖关系。



对于住宅部分,显然应偏向柔软、舒适的居所氛围,更适合点到为止地少量保留清水墙体,甚至索性不予显现。我们更多地选择了米色灰泥、梧桐木复合饰面板、竹木地板、红色现浇水磨石等材料加以包裹。此外,灯光照明基本上采用了2700K色温光源,也让原本冷调的材质,在入夜时分覆盖上了一抹柔和的暖色。总体看来,设计还是注意拿捏了室内材料运用上的分寸,使其与混凝土之间达到了某种平衡状态,精炼而节制。



较多保留清水墙的休闲部分



d43.jpg



红色水磨石地面细部



d44.jpg



暖光源下的窗景局部



d45.jpg



营造的过程



“清水园”的土建施工,得益于业主自己搅拌站的稳定输出,浇捣作业有了牢靠保障。一部分预算还是花在了采购、切割、装钉松木和毛竹模板上,但现场在逐渐掌握了方法之后,施工进度也利落了起来。为了控制造价,项目的松木小模板至少经历过一次周转,部分经过二次、乃至三次周转的模板,用于了围墙、花池等次要部位的施工。



回头再看,这样的混凝土施工过程实属一次机缘巧合,许多实操方式还是与业主条件以及当地情况密切关联的。作为建筑师,其实自己对材料使用并无偏执,业主能接受对于空间的设想已感欣慰。但不可否认,材料简明统一后,建筑实体退为了“背景”,空间反而作为主角凸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清水三宝”:模板、钢筋与夹具



d46.jpg



拆模后日光下的清水墙局部



d47.jpg



项目在进入了室内装修和景观施工阶段后,现场进度总体较为缓慢。一方面,相较于以混凝土为主的单一土建施工,该阶段材料和工种的数量递增,涉及到大量施工衔接界面问题;另一方面,现场也受困于缺乏专业的施工总包方进行统筹。作为建筑师的我们,除了常规的设计调整和频繁地前往工地之外,也逐渐承担起不少施工协调和现场管理的日常工作,这样的状态也一直持续到了施工的最终完成。



结构完工后的北侧二层走廊室内空间



d48.jpg



细节的完善


“清水园”作为私人居住空间



d49.jpg



水院池岸边的榆树和石榴



d50.jpg



庭院中的黑松



d51.jpg



树木与庭院空间的关系



d52.jpg



园内树木与场地南侧的木麻黄林



d53.jpg



树木与竹纹清水墙的关系



d54.jpg



树木与清水墙间的对话



d55.jpg



晨曦中的树影



d56.jpg



圆洞与雕塑的关系



d57.jpg



照片中的树影与真实的树影



d58.jpg



d59.jpg



泳池尽端的漆画作品《石浪图》



d60.jpg



嵌入清水墙的老砖雕



d61.jpg



生活的延续


“清水园”在设计中探索了采用当代的材料和建构方式,塑造具有传统意味和精神内核的现代居住空间的可能性。项目得以最终落地,离不开业主想要完成此事的耐性和决心,以及给予设计师的信任和支持。对自己而言,能在较为宽松的条件下打磨一次私人居住空间,也是一次难得的经历。房子的设计、建造和完善,也经历了由简变繁,而又化繁为简的过程,就像一段慢慢靠近生活本质的旅程。平日里,不时收到兄弟俩用微信传来的生活片段,惜物之人总是令人心怀感激。当然,也免不了出现些之前考虑不周或还未预料的琐碎问题,我也很乐意继续帮着解决。


生活仍在延续,这本就是个变化的过程,就是静静流淌的日常。


流淌的池水和收获的果实



d62.jpg



d63.jpg



d64.jpg



d65.jpg



d66.jpg



d67.jpg



d68.jpg



d69.jpg



d70.jpg



d71.jpg



d72.jpg



d73.jpg



d74.jpg



d75.jpg



d76.jpg



d77.jpg



d78.jpg



d79.jpg



d80.jpg



d81.jpg



d82.jpg



d83.jpg



d84.jpg



d85.jpg



d86.gif



d87.jpg



d88.jpg



d89.jpg



d90.jpg




d91.jpg







项目名称:“清水园”私人居住空间


项目地点:福建漳州


建成时间:2021年


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


建筑设计:默认建筑


主持建筑师:牛津


室内设计:黄振耀/东峻设计


结构设计:白若冰 郑炜鋆


软装顾问:林丽丽 林丽青


景观顾问:肖驰/艺道景观


参与设计名单:罗小朋 许志钦 林晓达 吴家东 罗小祥 陈钟锯 侯辉福 张少川 龚芬芬 刘小辉 刘海燕 林倩 郑思洋 俞华春 王建华 张志旭 徐志伟 余盛渭 蔡辉 吴晓伟


漆画艺术家:吴观真


中古家具支持:Stream


土建施工:老沈、老林及当地施工班组


景观绿化施工:陈逸秀团队


合作设计院:厦门合立道设计集团 土建设计一院


摄影:张超建筑摄影工作室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图文热点

更多

社区学堂

更多

客服中心

400-800-8888 周一至周日 8:30-20:30 仅收市话费

关注我们

  • 手机客户端
  • 关注官方微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